很多人也许非常纳闷,无论怎么营销,哪怕付出了非常高昂的营销费用,甚至挖空心思的去分销,千方百计、千言万语、千山万水、千辛万苦,市场依然还是很难打开?
原来,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就是“价值”时代。真正得到产品的是购买者,购买者购买的是价值,价值来自感觉与比较。既然是比较,随着竞争的不断深化,就变得无止境,从最初的价格、功能,逐步到科技、感觉、体验、情感甚至艺术、文化等等的全方位比较,就是不仅仅比较,还要有感觉,是吸引等等,没有足够的好处或令人心动之处,唤不起购买者的购买欲望,更谈不上征服,即使购买了,也说退就退。对于管理科学与方法的要求,就越来越高,特别是网络化、信息化、AI化等等,渠道不再稀缺,对于感觉与比较变得越来越方便,越来越随意,自然而然,“渠道为王”的时代似被终结,进入了“价值为王”的时代。
也许,你只要将产品改变一下,甚至设计或包装,就能一时间碾压同行,这也许是价值的力量,甚至文化的力量、艺术的力量。
由于感觉与体验常常难以把握,其深层次就是艺术的问题、文化的问题,也许艺术与文化才能持久地打动、吸引购买者,才能让价值走进人类的心灵深处,得到共鸣,使人产生拥有的欲望或强烈的愿望,甚至让人爱不释手,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无数案例表明,这也是可以构成竞争优势。从细节开始,全面不断提升和丰富产品(服务)的价值层次,创造创新顾客价值,增加顾客的满意度与忠诚度,让价值自带流量,横扫天下,创造竞争优势,创造无限的可能,甚至成就伟大的企业。这必将成为越来越多企业与企业家的重要选择,其实,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求是科学院研究员、博导,全世界拥有超过13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艺术馆或博物馆,唯一与达芬奇齐名的国际著名艺术大师朱仁民教授在求是科学院新质生产力(MBA3.0/DBA3.0)研究班拜师仪式暨开学典礼上,与各位导师一起,把象征热情、热爱、希望与旭日东升、蓬勃向上等的红围巾围到了徒弟(新学员)们身上,并作了重要的讲话,还给同学们上了开学第一课——用艺术、心态去创造价值;还给同学们签名留念。
朱大师首先提醒各位同学,在这个发展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伟大时代,要多想想,我能做什么?我能为我们国家的新质生产力高质量的发展做什么?怎么去找到自己的定位、切入点?如何从自己做起?朱大师从习总书记的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出发,介绍了自己用艺术去改变生态、心灵、自然、艺术、生活环境、产品、企业等等场景,还介绍了如何让荒漠变成了第一个湿地公园,让荒山变成海上布达拉宫,仅仅7000万投入,每年创造游客3000多万人次;运河改造、胜利河美食街改造等等大量案例,认为艺术也是一种新质生产力,可以赋能我们的企业、项目、产品、环境等等,让其美轮美奂,更有价值,让消费者喜欢甚至爱上、爱不释手,创造更多顾客满意度、忠诚度,顾客价值,让企业更有竞争优势。而且,一个国家的强大与美好应体现在所有方面,包括艺术、文化与生态等等。

一、学习与研究的目标,不只文凭,首先是真本实领。
很多人把读书定位是拿一个文凭,这是本末倒置。以为只要拿到了文凭,就完成了任务,就万事大吉了,这是不对的,特别是新质生产力时代,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非常快,我们更需要不断的学习,才能提升创造价值的能力,与时俱进的能力。
我自己没有读过大学,是初中本科;我外公、著名艺术大师潘天寿先生,也没有读过大学,他一幅作品的价值数以亿计。我舅舅潘公凯也不是大学出来的,曾担任中国美院院长,后又任中央美院的院长。我自己也是自学成才的,不断学习与研究,还去欧美多个国家学习,1996年担任了中国美院风景建筑设计院院长,2012年担任浙江大学生态修复联合研究中心主任等等,创建了“三个生态”的理论;在世界各地,如伯克利、斯坦福、纽约大学等多所大学、联合国等机构,发表了超过1000场演讲,世界各地有了13个个人的艺术馆、博物馆等等,不仅仅在生态修复,绘画、雕塑、书法、设计等十多个方面,作品无数。

读书的目的在于创造价值或创造价值的能力,我认为不应该是盲目的,特别是成年人,更应该知道,我需要什么?我应该学习什么?应该做什么?应该知道自己的定位与责任,就对自己会有更高的要求,最起码的要懂得怎么去赚钱、怎么能赚更多的钱,才可能会更容易看到高质量发展的机会与底层逻辑;才会不断以市场为导向,去追求知识与方法、学习真的市场本领;这也是市场经济的设计。市场经济越成熟,越不可能你没有创造价值,市场就会给你很多的钱或回报;从某种意义上,作为我们普通老百姓,你为国家、为社会赚的钱越多,创造的价值越大,社会才有可能给你更多的回报,你才可能赚到更多的钱,这不是“金钱至上”,是个人对社会创造价值的一种衡量与回报及应尽义务。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更恰当和可靠的衡量标准呢?这也是高质量发展对于今天的学习与研究的动力和意义之一。

现在全世界有70亿人口,像我们这里享受着没有战争、自由的呼吸空气,也没有苦难,应该有集中心思去创新的条件;就要多考虑如何多创新创造价值,为子孙后代多做一点什么? 我们教育人赚钱,并不是让人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也不能完全讲钱,甚至超越法律、道德与文化的底线;希望能够得到国家、集体、个人发展的统一,并能对社会承担更多的责任。我们家几十年前就给国家捐了几十亿,我自己完成了生态修复工程量达1000亿元, 但我现在是无房无车,严格意义上讲就是贫困户, 但我内心很充实、也很富裕。

二、教育就是改变,而不是把人变成为简单的商品。
我在国外十多年,游历了非常多的大学,在美国硅谷那里还有我个人的超过5000平方米的艺术馆,我去斯坦福大学演讲,也跟他们交流,也体会到了硅谷的奇迹,核心的一点,就是他们知道需要培养与造就能够做得最好的有创新能力的人,具备的最大特点就是创造力。而不是工业化时代的标准化产品。创新、创造、差异化等等,是从工业时代到新质生产力时代转变的一个根本性的特点,否则,不可能或者难以创造原始创新。

这200年或者500年,我们可以倒过去查,我们从0到1的原始创新几乎是零。这个方面,我们国家对国际的贡献很微弱,几乎没有什么发明。但在0到1以后,从1到100,几乎都是中国人,中国人民一有机会,他就会冒出来。但是他没有把创新创造放在心里。看看我们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在灰色的童年中,从入校开始,到孩子长大,缺少五彩缤纷的色彩,是同一个颜色的模式化的产品,享受灰色学习生活的人,以后改变、甚至创新创造都很困难,也有文化的基因。

我们小时候没饭吃,还大跃进人民公社,但是我觉得想来想去,再看看我们的小同学,我们还是有幸福的那个方面,阳光非常灿烂,空气非常清新,没有作业的压力,满山遍野疯跑,做梦,想象力更好像有无数翅膀乱飞;哪怕是摔一跤,也没有人管、不会被在乎,爬起来揉一下,只要还能跑,就继续去疯跑。即使,自己从架子上掉下来,不会动了,就把我丢在荒郊野岭的破庙里,自生自灭五年多。那时候,也是非常生态的,狗没饭吃是吃大便的,烧的也是柴火。现在,看上去我们的生活条件都非常好了,有吃有菜有穿,还要挑选,但是,几乎每一个人压力都很大,这是心灵生态问题。

其实,人生是一个过程,从第一声哭开始,就都朝着自己的坟墓狂奔了,有的跑得快点,有的跑慢一点的,有些在路上摔一跤,似乎没有时间去想、去考虑别的更多事情;创新创造,更没有心思了,我以为完全可以放松一点、淡定一点,让思想自由放飞一下,停留一下,到我们求是科学院来换一个场景,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我自己就是这样,无房无车也好像无家,也许全世界就这么一个教授,三四十年来的老教授,很多领导包括中央领导都来看过我,似乎也有想不明白的,自己为什么不去申请?

人本来就是那种很无奈很无聊的一种动物,看上去,全世界的人似乎没有什么差别,为什么做出来的事情、创造的效率,质量都大不相同呢,我们需要经常的思考;有没有文化问题?观念问题,注意力问题,想法问题、方法问题?所有人能够做的事情,每一个人都应该是能够做好的,可是,实际并非如此。

有人说我画画画得很好,家里都是画画的,出了中央美院、中国美院院长,都是第一把手。我认为这不是主要的,关键是我们应该考虑我们对国家、对社会有什么贡献?我们也弄不清出来都是画画的,后来会是这样的结果。人不能只做大便制造器。人家叫我大师什么的,我说大师满街走,没有可以值得奇怪的。

我在伯克利、斯坦福、纽约大学等都去教过书,我在清华北大中国美院中央美院等都去讲过课,我一直这样讲的,我们缺少了人文这一块;如何为这个国家,我们该做点什么?如何把我们发展方向更科学,用科学技术,用艺术参与生态,不要像大跃进人民公社一样;或者说要像是美丽乡村或者文化小镇,更有味道。

再深入到商业的层面,更文化一些,更艺术一些;人文教育、文化创意需要跟上去,用艺术成就生态,用艺术和科技双向赋能,发展的空间就会非常之大。我做了上千亿的工程量,几乎是无中生有地创造了巨大GDP及经济增长,海上布达拉宫,原来是一个被采石矿破坏的荒山,变成了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年接待旅客超过3000万;还有大运河改造、胜利河美食街等等,只要思路打开,到处都有创新创造的机会,都可以转化为经济发展与就业及GDP的增长。我们很多企业产品卖不出去,能不能让这些产品更科技、更生态、更艺术、更文化、更让人喜欢并爱不释手?我相信,空间肯定是不小的,特别是这个全球化、大市场、高科技快速发展的当下。

三、教育就是改变,希望我们的同学从改变自己开始,去改变世界。
朱大师详细地介绍了自己从第一个在中国买下了莲花岛,把荒岛改造成一个美丽无比的艺术品或旅游景点;把一万三千亩沙漠,改造成中国第一个美轮美奂的湿地公园;还有海上布达拉宫,大运河、胜利街美食街、杭千高速公路美化工程等等十多个项目,以及自己大量的艺术品与艺术创作,把同学们震撼到了。更深刻地理解,创新创造不仅仅是一定要是非常宏大的叙事,只要观念改变,意识增强,身边俯拾皆是。心灵生态、自然生态、艺术生态相辅相成,改变心灵;心中有画,才能成就美好的画。朱大师非常自信并相信,一旦中国打开创新创造、高质量发展的闸门,全世界肯定第一,毋庸置疑。过程中,会给我们带来无数的机会甚至巨大的机会。

朱大师期望大家,努力学习、努力研究,学以致用,边学边用,提升自己的创新创造意识,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学会科学的方式方法,让我们的生态更美轮美奂,让我们的产品既有科技感,又充满艺术和文化气息,大大提升其价值,让全世界的人更喜欢;让人生、生活更美丽、更美好,并以此推动创新文化深入人心,为中国和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朱大师的课风趣幽默,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同学们被深深地震撼到了,课后纷纷要求朱大师签名。
(内容很多,求是科学院秘书处整理摘要)

